专业选修课

开讲科目有可能变动,如有必要请跟国际中心联系 (E-mail:intl@obirin.ac.jp )

科目概要2019/2020(春学期)

从文化论的观点对种种现象及人物进行分析,概述近代日本文化,并对其形成背景与特征进行研究。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读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人的思想、心情抒发和表达形式,加深对异国文化和异国民族的理解。同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自身素养。日本文学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对其复杂的内容,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掌握。但是,我们有必要通过读些作品,去了解其对历史和人类的贡献和价值。日本的古代文学与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经过历史的磨练,她已展现出独特风采,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部分。本讲义将沿着日本文学史的流线,按照文学类属,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章节,对作品包括解释语法和特殊表达,由浅入深进行分析读解。对有些作品用与中国文学比较的方法进行讲义。我们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典文学的精华,不仅可以纵览日本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还可以发现古代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化、文学难以磨灭的印迹。从而得到对异国文化的比较认识和理解。

这门课程是向学生们从历史的角度起介绍: 日本电影的启蒙、发展、契机、成熟、停滞、开拓新天地等各个阶段、通过观赏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们的及不同时代、题材、类型、风格的优秀作品,学生们将有机会对日本电影的独特性及特殊性的魅力做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使学生们对电影中所展现的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宜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换意见。

虽然课名是历史,实际上的内容是民俗学。通过老百姓的生活里,保留了过去的传统。民俗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这课从民俗学的角度来介绍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的思考来源,历史变化。
主要内容如下。东北海啸的影响,樱花文化,稻作文化,传统节日(过年,鬼节),冥婚,坟墓,琉球文化(血统,传以来统音乐,节日),博多山笠,柳田国男的远野故事,四国山地的游耕,三重村的青年屋,。课上基本利用媒体资料,介日本各地的民俗文化。

这门课是学习日本的近代史。具体来说,是概述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兴,日本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不单是政治方面,更注重于在近代化的过程中的社会与民众的变化。并且不仅以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观察角度,而是以与中国史、东亚史甚至世界史相比较的角度,对日本的近代史进行探讨。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日本经济的基本问题,并分析日本经济所面临的短期及中长期课题,就安倍经济学的各项措施展开评论。学生通过学习应基本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日本经济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理解日本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第三经济强国,欧洲及北欧以外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亚洲最重要的美国盟友,世界最大的施助国之一,亚洲区域内最大最完美的民主国家。但是,其政治体系和决议过程却是全世界内最不被理解的之一。对于许多其他国家的观察家来说,国会的漫长的进程,从不改变的最高领导者(自民党长期独裁)的延续,及其奇特的政策是很令人费解的以至于不能用简单的话来解释。
二战以后,日本过去70年的历史之路提出了一系列的谜题。在二战期间被美国如此彻底摧毁的国家是如何能成为当今美国最持久的盟国的?一个国家如何能在3个10年期间创造惊人的经济奇迹,并在10年危机中进行了改革?日本人如何能始终投票支持一个同样的执政党,即使在15年大危机中也不变?如何使一个以其公民社会消极性著称的国家目睹其在环境和妇女权利方面的实现活力?尽管本课程的焦点是日本政治,但一个重要的主题将是国际比较。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外国学生,所以是很容易对日本政治体系与其本国政治体系进行比较的。本课程会问一些类似于“日本与其他工业国家的区别是什么?” “有那些相似点?” “日本是变得越来越像其他国家了呢,还是越来越不像了?”另一个主题是时代的变化。本课程从政治改变为中心,讨论工业、财政、社会和外国政策。并会问类似于“日本对外政策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 “对日本政策重要的国际影响是什么?” “国内的有关人物是如何促使政策改变的?”等之类问题。
这个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紹日本政治的同時並作一个理解性的总结。特别是聚焦于二战以来日本民族主义的上升,社会文化的改变以及政治的改变。特别强调了二战后的文化、社会、历史、日本当代运动的演变。

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首先培养对自身生命经验和社会现象进行洞察与反思的能力,透过切身经验理解性别与全球化的各种相关问题。学习性别与全球化如何有效成为分析范围和研究领域。

1949年----2016年日本的诺贝尔奖主有25人,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这三个领域就有22人,22人中进入本世纪后的得主有16人。总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为什么日本会在战后几十年中出现这么多诺贝尔奖得主?究其原因,除了日本人精益求精的专研精神之外,应归结于它的教育。日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造就了这些人才。那么,日本的教育是一个怎样的体制,为什么能培养出这么多扎实能干的优秀人才呢?本课程“日本教育论”就是要通过分析日本教育的本质和构造,了解其教育体制,让学生掌握一些教育理论知识,扩展和扎实学识基础,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或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目概要2019/2020(秋学期)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而总是要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相互影响,补充,渗透,相互借鉴,融合。这种文化交流对于各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日中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受世界瞩目。本课程在理清日中各自文化特点之上,分历史、民俗、文学、艺术、人物等领域,透过表象,从超越区域的角度去研究探讨并把握日中文化交际及其实质。学习成绩将根据出勤率,学习积极性,平日发言及期末小论文结果,综合予以评价。

用汉语讲课,辅以日语。
授课已介绍作品和阅读作品为主。
在了解、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介绍并探讨一些有关日本文学的历史性发展的问题。
古代文学的学习涉及到古代语言的理解,在阅读古代作品的时候会作适当的解释,也要求同学们在课外学习中做一定量的古语的学习。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日本文学受其影响,也开始走向变革。其特点为文明开化和西方启蒙的盛行。以来,日本文学流派纷呈,大家辈出。本讲义继「日本文学作品讲读(古典)」之续,分日本近、现、当代文学的三个历史时期,选出不同思潮流派和风格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读解。特别着重讲当代的一些文学作品,包括学习作者对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等。通过学习,了解日本现代文学史流程,去看日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从而得到对日本近现代的文化、艺术、宗教、法律、习俗以及社会发展过程和日本人思维方式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成绩将根据出勤率,学习积极性,平时讨论及期末考试结果,综合予以评价。

本讲义主要讲解日本人的神道和外来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等的起源、历史、教义、习惯、礼仪、经典、特殊性以及现状。根据课程的内容,参观神社,寺庙、教会和清真寺。另外,使用图像资料来加深理解。必要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本课程以女性这一群体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中所呈现的种种变化作为切入点,首先致力于揭示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全貌,同时注重凸显中国文化中的区域性与多元性。“男女有别”这一农耕文化中的传统观念,在被迫打开国门,“西学东渐”,民国取代帝国,新中国取代旧中国的过程中所面临了诸多的挑战并不断的做出调整、回应,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本课程希望以此作为主要脉络,来思考中国文化、思想潮流的演进、近代史上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当今中国社会种种特征与问题的来源。

在当今多元化、全球化、共生共处的时代,异文化沟通、异文化交流已成为社会性的重要课题。在理解异民族、异文化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对世界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的容纳、接受以及客观、互敬、宽容的姿态尤为重要。而理解异国、异民族、异文化的过程,也是对本民族、本国的生活、文化、社会诸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对比的过程。对本民族、本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社会能够正确深入地理解,那么对异国的也能相应而为之。本课程以中日文化理解、交流,特别是以中日传统戏剧文化交流为中心,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体会,给授课者引导一个客观、理性地理解异文化的概念和思路,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社会。

有关现代经营管理(Management)的学问 - 经营管理论,是在欧美经营管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谈及”Management”,人们总会和美国的”Management”联想在一起。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营活动与其传统、文化及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故而形成了与美国”Management”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所谓”日本式经营”,就是其颇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之一。
本讲座,旨在以美国式 ”Management”作为主要比较对象来探讨 ”日本式经营”的表象和内涵,主要由”日本式经营的特征及其形成的传统・文化背景”、”日本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异同”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等部分构成。

讲解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日本产业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探索日本企业和产业改革的方向。主要内容有:第1部分、日本产业发展的过程及主导产业的特色。第2部分、产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日本产业面临的课题及对策。

在谈到日中关系时,人们常常使用“求大同,存小异”原则以求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特别在日中关系之间,自古以来,两国以“同文同种”的观念,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认识上的惰性并疏于辨明两国间似是而非的异质性,以此而导致了两国在相互认识上的许多误解。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经济强国,欧洲及北欧以外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亚洲最重要的美国盟友,世界上最大的施助国之一,亚洲区域内最大最完美的民主国家。
但是,由于日中关系的复杂性,两国也是世界上最不被理解的国际关系之一。在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政府以首相为代表的高级官员(自民党长期独裁期间)几乎每年都要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文部科学省也不断地通过修订教科书篡改历史,掩盖、否定、歪曲日本的侵略罪行。日本的右翼势力越来越嚣张,公开为受到历史公正审判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鸣冤叫屈,大肆宣扬否认、歪曲、美化军国主义侵略的观点及其谬论。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日中关系作一个评判性总结。特别是聚焦于二战以来日本民族主义的上升,社会文化的改变以及政治的改变。强调二战后的日中文化、社会、历史、经济关系的演变。课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教师进行讲座。伴随每周阅读文献后的讨论,学生讲演,记录录像片及其他。第二部分是每周阅读文献后进行讨论。另外,学生有必要参加几次课外学术调查,如调研考察博物馆,靖国神社等地。

英国信息杂志社《Monocle》于2015年6月发表了有关世界主要城市 “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在前25名的排行榜中,日本就占据了3名(东京第1,福冈第12,京都第15) 。该杂志社是根据“犯罪率”、“医疗设施”、“教育”、“自然环境”、“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等等各项因素以及派遣调查员进行实地考察而进行综合评判的。那么,日本到底是个怎样的社会,它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社会,还是一个阴暗十足的国家呢,本讲义的目的就是通过剖析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日本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学生扩大知识面,也为培养精通日本社会的人才奠定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今天的人类以集团的力量大规模地建设、生产以及开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 “环境问题”和“自然问题”。
鉴此,本课程以现行“环境法”为中心,从人类心身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安定的角度,介绍当今日本、中国及国际性的“环境问题”和 “自然问题”,以及“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鉴于这些问题与个人健康及生命乃至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介绍这些问题的同时探讨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个人作用。
本课程根据选修者的具体情况,在讲述的基础上采取讨论的方式进行。